
而如果去正规的定期消毒的游泳池或者海边游泳(食脑虫只生活在淡水)、潜水,则肯定没有食脑虫的风险(当然,正如前文说的,更应该注意溺水的风险)。
医院提供的关于预防食脑虫的建议(图源:TheIndusHospital)
而由于感染食脑虫的病例很少,而大多数也没有能治愈,所以相关的治疗案例并不多。
2013年夏天两个美国孩子感染了食脑虫后幸存了下来,其中一个12岁的女孩在被感染30小时后确诊,并在36小时以内得到了当时最佳的治疗:使用新开发的药物米替福新治疗(主要治疗乳腺癌和黑热病,也是一种微生物感染疾病),并且减轻脑部肿胀问题,采用降温的方法抑制食脑虫增长。
而另一个孩子就没那么幸运了,因为治疗不够及时以及没有低温治疗,虽然活了下来,食脑虫却已经对他造成了永久性的脑损伤。
大脑中食脑虫的荧光染色,一般检测会抽取大脑脑脊液看是否有滋养体或者鞭毛虫形态的食脑虫(图源:Wikipedia)
很多吗?
最令人担心的是,这么一种十年造成34例的罕见病,它会爆发吗?
至少从几十年的情况来看这种蛮吓人的微生物并不会突然爆发,这也是它的传染途径决定的——它不像病毒或者寄生微生物那样一定要寄生才能存活,在水中也可以很好的繁衍。
所以是否会感染就变成了一个概率性问题,而不像现在的新型冠状病毒那样的惨烈战争。而经过几十年的病例来看,这个概率每年大概是亿分之一。
美国几十年来的病例分布情况,可以看到基本都在南方各州,这也和食脑虫生长在温暖环境是一致的(图源:美国CDC)
当然还要注意的是,这不是一种美国特有的疾病,在新西兰、巴基斯坦均有过案例发生,同时这种微生物不能在人之间传播,所以可以推测它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
中国在2011年台湾就出现过一个案例,因为泡温泉感染了食脑虫;
2016年在广东深圳一男子在景区玩水的时候也被感染食脑虫,11天后不治身亡。
所以夏天适当的进行预防,确保接触的水源干净卫生,仍然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