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如1965年首批入越的中国高炮61、63支队,在8月5日到达安沛、克夫地区后,迅速展开防空阵型,并分别在8月9日,8月23日各击落击伤美军机1架。在当年10月5日美军对宋化铁路桥的轮番轰炸中,负责该桥防空的63支队又当场击落美机5架,击伤1架。
▲越战中的中国高炮部队
反应过来的美军随机针对性加强了轰炸的力度,并且使用了如「子母弹」、AGM-45「百舌鸟」反辐射导弹等新式武器,对中国高炮部队的人员和炮瞄雷达进行杀伤反制。越南的天空,成为了美军新式武器和战法的试验场。
针对美军强大的空中力量和新式武器的不断投入,中国高炮部队也在不断摸索完善自己的技战术水平,并且研究出了符合自身需要的特色战法。比如在高炮使用上,中国高炮兵探索出了「集火」战法,这种打法的核心在于压缩防空距离,放敌机进入高炮最适宜的射程内后,以高炮连为基本单位,在统一指令下,同一时间向同一目标集中开火,通过饱和攻击提高命中率。
▲F-4鬼怪正发射百舌鸟反辐射导弹
在阵地布置上,针对美军的不间断多批次轰炸,高炮部队采取虚实结合的方式,加强高炮的机动性,防止在一个地方停留时间过长,并通过设置假人、假高炮引诱美机攻击,为高炮反击提供机会。
对于最令人头痛的美军百舌鸟反辐射空对地导弹,中国高炮部队在多次损失炮瞄雷达后,及时总结出了「早开机、近升压、断高压、摇摆天线、断续开机」的一整套战术手段,有效降低了炮瞄雷达被击毁的概率。在1967年3月太原钢铁基地防空战中,高炮部队采取临时关闭雷达的方式,使得百舌鸟导弹失去了攻击目标。
在1967年7月的宋化铁路桥防空战中,高炮部队采取摇摆天线、断高压等办法,摆脱导弹攻击。再加上百舌鸟作为第一代反辐射导弹,技术不够成熟稳定,在越南湿热的环境中作用发挥不够好,无法对中国高炮部队形成压倒性反制。
▲中国高炮部队守卫铁路桥
三年血战载誉而归
越南战争是一场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后世美军在海湾战争等多场战争中的技战术,雏形都脱胎于此,比如直升机机降作战,近距离空中火力压制,反辐射电子战等。美军在与中国高炮部队对抗中所展示出的迅捷反应与技术优势,也从侧面说明了中国军人在面对巨大装备差距面前,所展示出来的血性和智慧。
中国的抗美援越防空作战,从1965年8月至1969年3月共计3年零7个月,在借鉴朝鲜战场经验的基础上,采取了轮战的方式锻炼部队,先后有16个支队辖63个团,约15万名中国高炮部队及支援部队赴越南参战。他们用勇气和智慧,克服了装备上的巨大差距,取得了击落美机597架、击伤479架的战绩。
抗美援越是容易让人忽视的一场战争,由于日后中越两国交恶和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爆发,使得后世对于这场战争有着不同层面的理解,也使得这场战争的很多细节掩盖在历史尘埃之中。
客观来说,通过中国高炮部队的援助,屏蔽保护了北越核心的重工业基地和交通枢纽,为北越在美军的残酷绞杀下生存下来提供了支持,为日后北越反攻南方保留了骨血。虽然日后两国兵戈相向,但是在当时同志加兄弟的关系,却对于稳定中国的西南边陲,有着重要意义。
▲美军A-6入侵者攻击机
对于中国高炮部队而言,这是一次近距离与美国空中力量正面交锋的机会,在战火中积累的经验,为日后中国空军的技战术提升,装备进步,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更重要的是,这种勇于亮剑的气势,鼓舞了我们这个当时尚在艰难探索期的国家,随之而来的信心,才是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