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贸易战略的大转折:从出口导向到国内大循环

时间:2020-08-28 11:34:04 编辑:环宇 来源:网络整理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500

500

  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对美国的巨额贸易顺差。我们来看看贸易摩擦爆发的2018年的数据。

  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是:2018年,中国进出口总值4.62万亿美元,以人民币计超过30万亿元。其中中美贸易总值为6335亿美元,中国出口到美国4784亿美元,从美国进口1551亿美元;贸易顺差3233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是2.14万亿元。

  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则是:2018年,美国全球贸易逆差达到6210亿美元,创下10年新高。其中对华贸易逆差为4192亿美元,也创了新纪录。重点是,在美国整个贸易逆差中,中国一个国家就占了一半多甚至2/3。

  美国的逆差,就是中国的顺差。几千亿美元的贸易顺差,意味着中国每年大量出口商品到美国。事实上,鼓励出口,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项重要经济发展战略,也被称为出口导向战略。

  说起来,出口导向战略是一种相对比较“新”的经济发展战略。此前,发展中国家流行的是进口替代战略。

500

  发展中国家一般工业都比较落后,出口产品大多是原材料或者能源,比如农产品、矿石、煤炭石油等等,轻重工业产品都要从发达国家进口。

  针对这种情况,二战后,很多发展中国家提出了进口替代战略,也就是用本国生产的工业品“替代”、取代外国进口工业品。拉美国家在这方面尤其努力。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贸易很吃亏,用自己国家宝贵的自然资源去换取发达国家的工业品,实际上就是被剥削。

  所以,解决之道就是远离国际贸易,本国的资源,自己使用,生产出工业品,替代进口的工业品,减少进口。这也就是所谓进口替代战略。

  听上去,这是一种很自强自立的发展战略,但在现实中却效果很差。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东亚四小龙(中国台湾、中国香港、韩国、新加坡)为代表的出口导向战略。

  当拉美国家实施出口替代战略时,东亚四小龙等国家却积极加入国际贸易,一方面大量进口外国商品,同时大力发展出口产业,把产品卖到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去。

  客观上,这两种正好相反的发展战略形成了较量之势。其实东亚四小龙等国家并无这种雄心壮志。他们之所以走上出口导向战略,也是没办法的办法。这些国家不像拉美国家那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当时也没什么工业基础,根本谈不上“进口替代”。在战后百废待兴的条件下,当务之急是赶紧赚钱,什么赚钱干什么,能赚到美元最好,别的没心情也没工夫考虑。

  虽然东亚四小龙主观上没想打对台戏,但他们的经济繁荣却是最大的证据,证明出口导向战略优于进口替代战略。随着东亚四小龙的繁荣和拉美国家经济的长期疲软,到了1980年代,大家基本公认进口替代战略失败,出口导向战略,或者说积极加入国际贸易才是正确的发展道路。

  也就在这时,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而开放恰好和出口导向战略不谋而合,再加上东亚四小龙这些身边的榜样,中国也就采用了出口导向战略,大力推动出口。

500

  大力推动出口,对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来说,还有很强的现实目的,那就是赚取外汇硬通货。中国要发展经济,要从国外进口很多机器设备,而这些都需要外汇,也就是美元。可中国当时极度缺乏美元。

  曾经看过一个材料,但现在想不起来出处了,所以无法核对。姑妄说之,如果记错了,敬请指出。1974年,复出的邓小平受命参加联合国大会。出门总要带些钱。全国各银行凑外汇,居然才凑了10万美元。可见当时国家外汇之紧张。

  由于急需赚取外汇购买各种机器设备,所以当时的出口,简直就不为赚钱,哪怕亏钱,只要得到美元就好,所以有所谓“出口创汇”之说,也就是挣到美元本身就是目的,买卖本身是亏是赚,反倒是次要。

标题回顾:中国贸易战略的大转折:从出口导向到国内大循环
Copyright 2012-2029 www.huanyunews.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62693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