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多久,就传来了孩子响亮的哭声。钟仁当爸爸了!
村西头的算命瞎子张神仙给钟仁的儿子卜过一卦,说这小子命途多舛,无有解决良策,只能全靠造化了。钟仁一家沉浸在添丁的喜悦之中,对张神仙的话并没有太在意,倒是还很感谢他为孩子起了一个再适合不过的名字:钟雷鸣。
钟家的根原不在当地,据说钟仁的曾祖父兄弟是从西北逃荒至山西,民初才又迁到南方来的。钟家在慌乱的年代能一路安全转移,除了运气较好,还多亏了钟家几个兄弟都是能工巧匠,每人都会一门不同的手艺。钟仁的爷爷是有名的木匠,可以一个人打造一整套家具,所以在不同的地方基本都能很快落稳脚跟,到钟仁他爸这代,木匠的手艺已经很生疏了,只能打一些简单的用具。钟仁倒是很有心要发扬祖传的手艺,但是他爸爸已经教不了什么了。
钟仁虽然动手能力不如祖辈,但是脑子好使。那两年闹天灾,庄家收成不是很好,土地比较便宜,钟仁慢慢买了不少土地,一部分出租出去,一部分用来养殖。连年风调雨顺,情况很好,家底在短短几年内翻了几番。
钟仁买下了庄上位置最好的地基,然后新建了前后三排房子。一时间风光无比。
钟雷鸣被称作小钟少爷。因为是家里唯一的孩子,雷鸣备受宠爱。吃的喝的,都是庄上最好的。他倒是没有一点少爷的架子,和庄上其他的孩子玩的都比较好,有好东西也会分享给一众玩伴。因此富裕起来的钟家并没有受到同庄人的排斥。
小钟少爷没有接受教育,主要是因为钟仁认为读书识字对守家产用处不大,只要会做生意,会管人就可以了。小钟少爷对他爸也是言听计从,这点让钟仁很高兴。对小钟少爷来说,不去学堂的好处多多,他可以无忧无虑的和玩伴们爬高上树,摸鱼捉鳖。
17岁那年,钟仁觉得小钟不能再玩下去了,所以只要有什么活动,生意也好,聚会也好,都会带着他在身边。因为钟仁的爸爸就是这么教育他的。
小钟遗传了爸爸的优点,学东西特别快,为人处世比他爸还要圆滑。那年大旱过后,附近几个村庄的有头面的人聚在一起,商讨各村集资,挖一个蓄水的人工湖。爸爸有些犹豫,但是小钟认为应该出资参与。出力、出钱、出粮,钟家因为这件事在当地的名声越发的响亮。之后几年中也发生过两次较大的干旱,多亏了这个湖,周围村子受灾情况比其他地方要好很多,慢慢地村名也聚集了一些财富,当地百姓比较集中的村子中间形成了一个很热闹的集市,方圆二十里的人们都会定期来赶集。
那天钟少爷和钟仁坐着马车去集市上看热闹。远远就看到十字路口的中央围了一大圈人,原来是耍猴的。“一个子儿翻两下,三个子儿握手又挤眼,要是哪位看官赏五个子儿,齐天大圣立马下凡来……”耍猴人大声吆喝着,鼓动人们出钱看表演。此时,钟少爷看的很开心,扔了一个大子儿。耍猴人眼疾手快,放绳子,让小猴飞快的抓住赏钱,然后特地的为钟少爷表演了猴子耍棍的看家本领,引得一圈人拍手叫好!
钟少爷的目光突然被人群中一个身影吸引住了。那少女穿着素色的衣服,挎着一个竹篮,盯着猴子看,眼神中充满好奇,不过很快又闪过一丝悲伤,眉头紧锁,慢慢挤出人群。
钟仁注意到了这点。“你小子看什么呐?”
雷鸣有些不好意思的回道“没啥,看耍猴。”
钟仁其实早就为雷鸣的终身大事四处留心,只不过一直没有看到合适的。这次看到雷鸣的反应,觉得也许是缘分,就托人前去打听。
雷鸣那天过后就一直心事重重的,经常无事去赶集。钟仁当然很清楚,也在积极打听消息。不久,有人来向钟仁报告消息。
“钟爷,让少爷放弃念想吧,那女子是湾沿庄老赵家的儿媳妇,今年年初丧夫,留下了一双儿女,也才两三岁吧。另寻黄花大闺女吧,我倒是有个不错的人选……”
“好了,我知道了。这是一点辛苦费,请回吧”
钟仁把这事委婉的告诉了雷鸣,说道“你跟她今世无缘,我再给你找个满意的吧,我们钟家找个媳妇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可是,老爹——我就想要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