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篇一:办公室罚跪故事 办公室桌子下用嘴含着 趴在办公桌上从后面进
岳母又住院了。
老太太意思,住院的事别告诉大女儿,她路远,来去忒麻烦。
妈总是这么偏心!小丫刚出病房门就忍不住抱怨,老生常谈地絮叨与岳母、大姨姐之间那点“不平”事。要说老太太更偏向俩闺女中的哪一个,我这半子倒觉得岳母跟我们更亲近些,毕竟住在一起,老人当然更愿意和喜欢的孩子同住。小丫说,那是你看不透,这叫远亲近疏。小丫讲得很笃定,她认为,子女居住距离的远近与老人的实际心理亲密程度恰成反比,离得越近,只能说明地位越低。靠近身边的子女,照顾老人的责任更重,也更辛苦,可是哪家老人愿意自己疼爱的子女吃苦受累。她说的不是一点道理没有,可也实在算不得个理由,我不懂她为什么认定岳母是偏心的。我双亲亡故早,一直以来很享受岳母对我们一日三餐、嘘寒问暖的关怀。我没反驳小丫,她这么说,是因为大姨姐在遥远的美国,除去经济上,其他方面很难周全。但照顾老人这件事,花钱而外,的确还有许多琐碎揪心事。
岳母去年冬天确诊肺癌,接着是手术、放化疗,频频进出医院,终于度过最难熬的恢复期。谁料出院没几天,她毫无征兆地突然晕倒,家里刚松弛的气氛又空前紧张起来,急救车到楼下,老太太醒了,态度坚决地表示自己没事,不去医院。
岳母很豁达,常讲些生死有命之类,保持着顺其自然的平和心态。但岳母也很关注自己病情,虽然大家都极力避免让她知道。我无意间发现,家里电脑的网络历史查询记录满是肺癌相关内容。我和小丫从来都用手机查搜资料,电脑成了老太太打扑克消磨时间的游戏机,原来她突然找我学上网不为联网游戏。问岳母时,她咧嘴神秘一笑,既然你晓得了,就只给你瞧,可别告诉她们。我知道她讲的“她们”是指女儿们。
岳母给我看的是抗癌微友群,有五十多人,难以相像,群主竟是岳母。每天的签到问候语是:早上真好!下雪了真好!太阳真好!天气真好!草绿了真好!花开了真好!下雨了真好!总之全都真好,群更新的内容便是她在网上搜罗的各种抗癌常识,下边往往跟几十条点赞响应,俨然励志达人。而此前我们所见,她在朋友圈每天晒的是日日餐、遛弯见闻和广场舞。岳母的伪装工作做的不错。
这是怕她知道!小丫听我说这事的第一反应便又联想到她姐。岳母每次住院都不厌其烦地严厉关照,别告诉大丫头!以至大姨姐到现在也不晓得岳母得了重病。
小丫不小了,正月的生日,过完春节实足四十七。小丫这名字,她耿耿于怀半生,小时候倒蛮可爱,长成青年开始嫌自己的名字太肤浅,偷偷去过派出所,可那时改名除了户口簿还得有居委会介绍信,并要书面说明原因、父母签字同意。小丫知道她妈肯定不答应,说出来白白遭骂,只得作罢。步入中年便尴尬起来,在单位,同事们玩笑似的,无分老少喊她“小丫”。就算正式场合在名字后头很郑重地加上“同志”,在她听来也颇不严肃。几十岁的人,还被“小丫”、“小丫”地叫着,她甚至觉得自己大半辈子一事无成得不到尊重,与平庸的名字脱不了干系。名字是岳母给起的。的确,老太太没什么文化,独自拉扯姐妹俩长大很不容易,不该在无关饱饥的称谓问题上过多苛求。可关键在于,大姨姐却有个好听的名字,叫“雅音”,透着曼妙雅致的意趣。这样一比,“小丫”不仅简单,简直就是不屑一顾的潦草。
不单单名字,连姓都透着偏心!小丫接着抱怨。大姨姐随岳母姓文,小丫随岳父姓胡,这是她的偏心控诉三部曲之二。凡引发她关于岳母偏心抱怨,必然一说名字,二说姓氏,最后慨叹当年出让留学机会。结婚二十多年,对于她说的我早倒背如流,但这会儿绝不能打断,否则必会引火烧身。奔五十的人,还一副不依不饶的小女儿情态。小丫自顾忿忿:一般人家都随父姓,就算老爷子那阵子成份不好,一块儿随了我妈姓文呗,也还沾点儿文气!即便各随一姓,循俗都是老大随父姓,她该叫胡雅音,我叫文小丫,也还算说得过去。怎么好名好姓就搁她一个人头上呢!小丫自从意识到老太太偏心,便不再管姐姐叫“姐”,当岳母面只说“我们家老大”,见到大姨姐喊“老大”,私下只称“她”。这称呼里头透着的酸味儿,岳母当然听得出,但她总笑呵呵地装糊涂,你这丫头,咋不叫姐呢?还“我们家老大”,说这么长串儿也不嫌费嘴。小丫会顶回去说,事实嘛,嗬,“我们家老大”这叫得多够威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