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亲的死因一直是谜。那个年代派出所的都是吃闲饭的,不用心破案,他们说停电了,父亲上房顶检查线路被电击到摔下来致死的,父亲去世时身上确实被电线缠了好几圈,可是身上却没有任何被电击到的外伤痕迹。工地房顶上是有父亲新踩的脚印,可没有滑下去的印。反而父亲眼里、嘴里、耳朵里被塞满了黄土。八角砖厂的厂长后来在神池环卫队当了队长,我一直恨它,不想和他说话,因为他的小舅子就是偷电机的那个贼,他自己回忆说当时厂里炖好了羊肉等父亲接好电线回去吃,一直没等到,他还出去找父亲了,去了工地父亲已经没有了呼吸。真像到底是父亲失手还是被人从背后推下,谁也不知道,总之父亲的一条命就这样不了了之,父亲去世那年整整四十岁。砖厂花了七百块钱的安置费就把父亲草草安葬了。父亲出事以后母亲的胆子更小了,她一直小心翼翼的呵护我们长大,关于父亲的死因她一直不让我们提起,就怕家里再有人出了什么意外。
父亲去世后的秋天母亲带着我们回到内蒙,和爷爷奶奶爹爹们关系弄得很僵,家里人老是误会是母亲撺掇父亲回山西丢了性命,妹妹后来的文章里也多次提到过我们一家后来的艰辛。妹妹小小年纪和我姑姑吵架就说她要能把自己一身的血换的不姓张了,她早就换了。可见当时她是受了多大的委屈,好在一切也都过去了。
父亲就这样无声无息的走了。二十多年过去了,关于父亲的点点滴滴我终身难忘,父亲不光给了我们富裕的生活,给了我们优于伙伴的幸福童年和少年,更给了我有品位的人上人的气质。我从来没有提起过父亲,因为只要提起就想哭,可是看了妹妹文章里虚构的父亲我有必要告诉她一些父亲的事,妹妹文笔好,希望她能记录下这些事留给我们的孩子们、孙儿们看看,让父亲的故事一直被流传下去。
篇二:我用身体报答寂寞爸爸 在宾馆用身体报答父亲 爸爸我今晚把身体给你
不久前看徐静蕾在《朗读者》节中读起史铁生的《奶奶的星星》,五分钟的朗读,她一直在哭。今天拿起文字版的《朗读者》,再次读着徐静蕾朗读的《奶奶的星星》,又一次触动了我的神经,又想起了我已故多年的奶奶。
史铁生的原作《奶奶的星星》讲的是一个由奶奶带大的孙女与奶奶特殊的情感记忆。她会经常给奶奶捶背捏肩,用小小的脚板在奶奶腰上背上不停的踩,以此为奶奶按摩。有奶奶陪伴,小姑娘的童年无忧无虑,十分快乐。静蕾在朗读这篇文章时几度哽咽,是因为她和史铁生笔下的小姑娘有着类似的童年记忆。她也是由奶奶带大,父亲十分严厉,小时候时常得到奶奶的庇护,对奶奶有一份浓浓的感情。
和许多小女孩一样,我的童年也是十分幸福的,因为有奶奶一路呵护。很小的时候,我们家住在一个四合院里,二叔,三叔,婶婶,姑姑一大家人一大口锅十几个人在一起吃饭。那时爷爷在区供销社工作,爸爸在食品站上班,相比较而言,我们家在村里算是“首富”。每次爷爷回家,总会带各种装在玩具里的白色小糖粒给我和幺爸吃。每次拿着糖,我们就跑到院子里,一边吃糖一边在与我们同龄的小爷(五老祖公的小女儿)面前嘚瑟,又每次都不给她吃,气得她总是偷偷的把我的东西拿走。
由于吃饭人口太多,农村四五月间最缺乏蔬菜,奶奶就在家后面的园子里摘洋芋叶来做连渣闹吃。不知道是为什么,我现在时常会回忆起那时奶奶弯着身子在地里摘洋芋叶的画面。那时的奶奶总是很有办法,一家人的生活总是被她安排得妥妥当当。在那个大米稀缺的年代,我和幺爸放学回家,最享受的就是吃着奶奶现煮的豆汤泡大米饭,那个幸福的味道永远不会淡忘。
奶奶善于精打细算,也善于算账,所有的账经她口一出,都会算得准准确确,不会出错。我很惊异于奶奶心算的特殊技巧。奶奶没有读过书,她怎么对算账那么精通,好多我们读书人都算不好的账,她都能算得清清楚楚,如果遇到别人有疑义,她还会做一番解释让你心服口服。
童年时代的记忆中,奶奶过得幸福快乐,慈祥善良。可是妈妈每次提到奶奶,都会说她如何如何不对,或许,这就是中国式婆媳吧!婆婆媳妇始终不会一条心,唯有孙子,在奶奶眼里永远疼不完,始终爱不够。在孙子的记忆中,奶奶永远是避风港,做错事被妈妈打,要求助的最先是奶奶;想吃好吃的了,最要找的也是奶奶。奶奶总有许多好吃的藏着,每次都能满足我馋馋的味蕾,于是就很亲近奶奶,很多时候晚上就和奶奶、幺爸挤在厢房的阁楼上打地铺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