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看那个时候记录的读书笔记和摘抄的文章,忍不住感慨,读书习惯的养成真的需要监督。那个时候尹老师和我约定每一周读一本书,薄厚自己选,尹老师给我推荐了很多书,我们一起读,一起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她还鼓励让我把心中的感想写下来。当我坚持把自己的思考和体会写在笔记本上时,连我自己都不相信,那是我自己的文字。
原本我以为自己只是一个粗糙的硬汉,没想到竟然还有那么细腻的一面,是尹老师带我徜徉在文学的经典中,和每一个自己喜欢或者讨厌的人对话,碰撞,用这样的方式去了解自己,丰盈内心。慢慢地我发现自己的说话能力,表达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这是我之前想过却不知该如何获得的事情,如今竟然做到了。多少年间,我都保留着这个探寻自己的习惯。虽然书读得没有之前那么多了,但我至今保留着读书和写笔记的习惯,这个习惯也让我受益匪浅。
还有很多的故事都留在了2008年的夏天和我的记忆力,它们那么清晰,仿佛近在咫尺,又仿佛早已镌刻心底。这就是尹老师对我的影响,也许她没有豪言壮语,没有丰功伟绩,她只是一名普通的辅导员,她没有任何仪式感地出现在我的生活中,但就是在点点滴滴的日常,我从她身上不断地学习者,被她的一言一行教导着,被她个人的人格魅力感染着,她像一束光照进了我的生命里,照亮了我生命中的黑暗,让我开始明亮,开始闪耀。
时至今日,我们依然会偶尔问候,那份熟悉和信任的力量穿越时空,穿越时光,弥漫在整个生命中,灿烂无比。我想说,无论身在哪里我都不忘师恩,不负重望,为母校争光,为老师喝彩。
篇三:乖 让老师动一下 宝贝老师吸紧点水真多 老师不要这样好难受
落日的最后一缕光线逐渐被蓝色的夜空吞没,我盯着天尽头那点可怜的明亮橙色,大势已去,它无奈地呼救着,融化消失了。每二十四个小时死亡一次的太阳,这个定语出现在脑中的时候,我的头痛起来。
这辆蓝色的起亚依旧忠诚地为我输送着热气,安静匍匐在夜空下的街道阴影里。咬牙把它带回家之后,我才算拥有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地方,按着车厢的大小,放在北京的租房市场里一个月也得多花不少人民币了——这个想法能让我开心一会儿。最近我一直窝在里面,依靠网购的廉价小夜灯翻书和漫画,或者大口吃着从小吃店买回的外卖,又或者懒散地放下座椅,盯着手机,鼻端同时传来后座上待洗衣服的汗臭和外卖湿冷的余味。半躺的时候还好,坐着吃饭时,可真是压抑的很,我必须时刻注意着关节不去触碰那些奇妙的按键,如同在妻子面前吃饭时,时刻躲闪着她的情绪,注意自己不去启动它们。
真好吃。我这么说的时候,她默默承接了这个词语,像是整理家具一般把这个词放入情绪里合适的地方,再做出合适的反应,比如贤良的微笑,并夹过一筷子菜(“那你再尝尝这个。”)。我们的人生乏善可陈。有时候我觉得她陡然陌生起来,但更多时候我们互相之间太过于熟悉,在彼此的眼睛里都是透明的,因此难以产生什么情绪,我们因为自身的无属性,便顺从地成为了对方的第二个人格。
妻子也有她固定的按键,我坐在餐桌前就启动了她,她徒然地盯着我,似乎要从我这里找到什么,那不是金钱的欲望,而是另一种欲望,她的眼中似乎出现了另一种生活的幻影,并且一直沉浸在这种虚幻里。当我对她发出夸奖,便如同踩下油门,抱怨则是刹车,如果我提起那件事,她会如同无助地打起求救灯闪的起亚那样,表情惨淡而隐含怒意,美丽的眼睛里骨碌碌地流下晶莹的泪水(“你不要谈了……还不够吗,别说了……”)。我的妻子是个高挑的美人,拥有在人群里鹤立鸡群的流畅骨相,就像一颗漂亮得可以用来拍摄宣传图的殷红蛇果,但却没有多少人能欣赏,这使我忿忿不平,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是尊敬着这些未能被发掘的美而与她结婚的,我是请回了一尊物美价廉的摆件。
想到她,眼前就出现她的面孔,那张朴素的脸淡然而迷人,她偶尔化妆,但大半时间都是素颜,无意遮掩鼻侧那些俏皮的雀斑,我为此爱得发狂的时候,并未承想在中年时期这兴许会成为她泼辣和丑陋的证据,随着我们的苍老,这一天尚未到来,但总会到来,也许就是明天,也许就是哪个按键启动之后。这种感觉一直伴随着我,恐惧感如影随形地泛滥于我的身侧。
我咽下最后一口和着酱汁的米饭,它慢慢地滑入我层层脂肪之下的胃囊。这种饱食的淤塞感是幸福吗,答案也一同淤塞着,无从得知。把包装系上,扔入后座角落的时候,我才发现那个位置已经积了不少同样的包装物,大概总有一周的量,在乌黑的夜里看不分明,也许是因为冬天,也没什么气味。我的记忆已经如此之坏了吗?因为天气太冷,我总是第二天早上离开车子的时候才扔掉它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