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以为他们就会这样平淡地过完一生,谁知道天有不测风云,妻子在生下女儿之后第五年,得了一种不知名的怪病,跑了很多家医院都没有治好。
妻子去世后,很多人建议让全再娶,也有人给他介绍过一个寡妇,可是全拒绝了,因为那个女人还带着两个孩子,他害怕自己的女儿受委屈。
如果两个人注定有缘,哪怕走得再远,最终也会遇见。
十年前,翠的丈夫去世了,幸好儿女都已长大成人,家里再也没有任何负担。因为儿女都在外面,一个人在家无聊,偶尔她也会回娘家去看妹妹(翠的父母早已离世,她的妹妹是招的上门女婿,还是住在原来的地方,不过是新修的房子)。
妹妹劝翠再走一步,毕竟孩子都不在家,有个人一起说说话也好。刚开始的手,翠很反对,因为害怕别人笑话。
后来,妹妹悄悄给翠的儿女打了电话,因为在外面见过世面的缘故,孩子们对这件事都不反对。
在妹妹的撮合下,全跟翠再次走到了一起,对于这件事,全的女儿也很支持。
兜兜转转一大圈,他们还是走到了一起,村里的人有时候也会拿他们开玩笑,只是无论别人怎么说,他们都只是笑笑。
我听别人说,现在的全和翠,就和刚谈恋爱的小情侣一样,每天还会手牵着手一起散步,真真地羡煞年轻人。
其实不管全和翠也罢,还是冯爷爷和余婆婆也好,他们的一生也许从来没有那些腻人的情话,但是能够白发苍苍依旧相扶到老,才是真正的幸福。
毕竟幸福除了年轻时的山盟海誓,还有白发苍苍时的相互搀扶。
篇三:单身女人养大狗好爽 我被狗狗弄的死去活来 单身女人自述养狗
豆芽是餐桌中极其简单的菜,而在我的世界里,它虽然渺小,却附着了浓浓的爱。
我是农家孩子,自小家里条件就不是很好。豆芽是当仁不让的一道菜。吃的都是放心菜,豆子是母亲大人亲手种的,豆芽也是母亲用自己的智慧与勤劳的双手滋生出来的。
都说女子为母则刚,这句话一点都不假。爸爸负责在外挣钱,妈妈也在家照顾我们,还得负担家里的农活。
每年油菜收割之后不久,母亲将空地种满黄豆,待到深秋之际,黄豆成熟,再收割回来,拾掇干净。
晒干的黄豆,母亲则靠着自己的双手,就像变戏法一样,把黄豆做成不同的食物,换成钱来供养我们上学或着补贴家用。
黄豆在母亲的手中可以变成菜豆腐,豆腐干,豆腐乳,鲜豆腐,豆鼓,豆芽。当然,还得留一部分优质的黄豆,来年做种子。
每年冬天,我家今天不是做豆腐卖,后天就是卖豆芽。整个冬天就这样循环着同样的工作。
那时,姐弟四个正处于长身体的时候,母亲也会忍痛割爱的留一部分做给我们吃。
也许是小时候豆腐吃太多,以至于长大后,我不吃豆腐。可豆芽,是怎样都吃不厌。
豆芽,在母亲的手中,可以做成菠菜拌豆芽,凉拌豆芽粉丝,酸辣椒炒豆芽,豆芽汤等等。
做豆芽算得上是技术活,也是辛苦活。一般都喜欢冬天生长豆芽,只要温度与环境卫生控制到位,就不容易坏。
由于母亲的双手长年干农活,到了冬天就会开裂,沾水就疼。可为了孩子们,母亲不得不忍着剧痛,坚持日复一日的做豆腐,生长豆芽来换钱。
在母亲的熏陶下,我也学了一点皮毛。与母亲相比,简直相差十万八千里。也许这一辈子都无法超越母亲所会的生存技能。
小时候的记忆,深深地烙在了脑海里,总是挥之不去,那么记忆也会时刻提醒我,不能忘记母亲的艰辛。
九十年代初,家里孩子多,税款多,必定会受到一些冷嘲热讽。村子里甚至有人,在背后嘲笑。嘲笑我们是豆芽娃娃。
而然,就是这四个靠母亲生长豆芽卖钱,养大的孩子们,不负母亲的期盼。姐弟几个团结友爱,现在各自安了家。弟弟安家在了省城,小妹嫁到魔都,二妹嫁到镇上,我走出了镇子,到了县郊。
随着生活条件腾升,母亲也不在做豆腐,豆芽卖了,而母亲只做给孩子们吃。
什么是爱,爱就是人要学会分享,懂得分享。现在我来分享一下母亲生长豆芽的过程。
1.生长豆芽的环境,温度是首重之重。选择一个不沾油的干净篱子,一个桶,一个大盆,一个大布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