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在一部纪录片里偶然看到一个故事,一对在上海街边摆摊卖牛杂的夫妻,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开工,日复一日风吹日晒地忙碌,欢喜又上进,记者问他们的梦想,两个人说,想在上海给自己的儿子买一套房子。小人物的故事给了姚译添灵感。其实身处在城市中的人,都各有生存的压力,谁也不比谁轻松,如果《奔跑吧》可以在简单的欢乐之外给人们以激励,岂不是更好?于是有了第五季第一集在义乌的「鸡毛换糖」环节。
节目这样做,开始真正有了不一样的灵魂。
3.
姚译添在录制现场哭过两次。
第一次是第一季结束那天,打板说收工,大家都有点控制不住了。当时压力很大,外界舆论也褒贬不一,各种各样的声音都有,顶住了,都觉得不容易。更重要的是,整个一季录制下来,被明星主持人们的状态以及团队的真心付出所感动。
再一次哭就是第五季陕西特辑,在黄河边,大家和合唱团歌者、交响乐团乐手一起完成《保卫黄河》大合唱之后,奔腾的河水就在身边,天高水远,歌声、乐声落,一时间四野宁静。当时本来姚译添应该说点什么的,或者明星主持人自己说点什么,但是都没有,现场一贯的声音也都消失了,没有人讲话,一瞬天人合一。
「那一刻我什么话也不想说。」
然后李晨开始抹眼泪,他想起了自己当兵的爷爷。姚译添也就有点控制不住了。那期节目播出后,向来不怎么对他的工作发表意见的父母还专门发来信息,「你爸爸觉得很好,赞不绝口,很棒。」这一期《奔跑吧》后来在网络上的流传和发酵给了大家信心,也同时解锁了很多不太关注综艺的年长一辈的收视人群。姚译添更坚定了要做「贴近老百姓、有社会意义」的综艺。在第六季中观众已经看到的联合国主题和即将看到的龙舟赛、山西特辑谈及家训、家风,都是力证。
他讨厌「路径依赖。」给人家一颗苹果人家觉得好吃,就再给一颗。这样的事情,姚译添没兴趣的。
《奔跑吧》跑了四年,六季,据不完全统计,点击播放量超五十亿,如此一艘巨大的真人秀「航母」,在行驶途中聚集着最多观众的目光,也遭遇各种各样的挑战。仅山西一天录制,就有包括「鹿晗穿学士服」、「鹿晗张韶涵唱歌」、「李晨学士帽」等数个关键词占据热搜,关于《奔跑吧》「爆款」之类的评价也一直不绝于耳。
姚译添在总导演之位,压力可想而知。
他录节目当天基本不会吃饭,在现场如果有人跟他谈及任何和节目无关的事情也会马上遭到他冷漠甚至不快的回应。「我整个人像个疯子一样。」我说可是我看到的你都是很稳的啊,走路也闲庭信步,没见过你用跑的。他说那是他在控制。如果说做综艺导演有什么必须要具备的天赋的话,姚译添觉得排在首位的就是「沟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