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本山在海外开专场时,还被海外人士指出了第二宗罪:那就是对于残疾人士的嘲讽。在这里还是想说:嘲讽残疾人肯定不对,理所当然应该受到批判,但如果静下心来好好想想,就会对他多一份体谅和理解。
试想一下,一个在苦水里泡大的孩子,从小跟着盲人二叔走街串巷,所受到的“对残疾人的嘲讽”肯定不是一星半点。而对于中国人而言这些“嘲讽”真的不算什么,残疾人早就已经习惯了。长期以来,没有人关心他们,他们是一直受到社会所漠视的群体,更别提照顾到其心理感受了。
这就好比中国在很长时间都没有残疾人专用的厕所和通行道一样,对于残疾人连起码的衣食住行的便利保证都没有,哪还有人顾得上他们的“心理问题”?而在这种大环境中长大成人的赵本山,又怎么期望他有如此高的觉悟和意识?也许,他和他的盲人二叔相依为命的时候,正是凭借着对于“残疾人的嘲讽和模仿”,方能够挣到钱来养活自己。
赵本山在海外开专场
因此,这第二宗罪依然不应该归结在赵本山一个人的头上。
由以上可以看出,眼下对于赵本山作品的各种批评指责并不太站得住脚。那么,赵本山到底栽在哪了?
本山传媒集团
不妨一同回顾一下赵本山这些年走过来的“成功路”。他白手起家从“小品王”做到“企业家”,从提着好几瓶茅台以求上春晚,到成为“本山传媒集团”的董事长,要说起来,演小品的人多了,演出名气的也有好几个。
可搞出如此大“动静”的,却好像真的只有他一个。他涉及煤炭、足球、地产等等领域,买私人飞机,广收徒弟,其中还包括已经走红的知名演员。这个“农民”很不简单。可突然之间形势急转直下,网络流传出他同王立军周永康的诸多合影照片,相信如果仅是合影的话,问题应该没有那么严重。在诸多“传言”的背后,究竟是什么让他走到了今天这“四面楚歌”的地步?
不由联想到很多年前,笔者无意中在网络上看到的一段关于赵本山的视频,看完后有说不出的难受,也许这就是赵本山的问题之所在。
那段视频记录的是赵本山收徒弟的“拜师敬茶”过程。视频中,赵本山同老婆端坐在正上方,一群人挨个站好。放眼望去,基本是全都是东北的“大老爷们”,有些人比赵本山年纪也小不了多少。可堂堂五尺男儿,一个个却规规矩矩地按顺序给“师父”、“师娘”磕头跪拜敬茶。长这么大在电视剧里也见过磕头的场面,可却没有这么“真实”和“撼动人心”。一直以来,其实特别反感很多人动辄就提“农民”,将它作为一种对人的蔑称。
赵本山收徒弟的“拜师敬茶”过程
要说起农村人口,在中国占绝大多数。刘邦、朱元彰、毛泽东都是农民,对于中国人而言,包括海外华人,往上追溯几代,有多少敢说自己是正儿八经的“贵族”,祖上没有“农民”?
可视频中这么多人给赵本山跪拜磕头,难受之余不由联想到了“农民”和“黑帮”之类的字眼。在外人看来,“磕头”可能仅仅是一个“仪式”,但赵本山同他的弟子肯定不是这么想的,他是在认认真真地收徒弟。这仪式传达的,是一种师父的“权威”,一种“封建家长式”的管理,一种“不问青红皂白的死心塌地”,一种“终身为父”的情感,化为一句话是:从此只听师父,一心追随师父的“忠心不二”。而这种做派与现代文明相去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