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多数没有症状的胆结石患者永远不需要治疗。医生会根据你的症状和诊断测试的结果来决定是否需要治疗胆结石。可能会建议你警惕胆囊结石并发症的症状,比如右上腹部疼痛加剧,出现胆结石的体征和症状,应进行治疗。
胆结石的治疗方案包括:
切除胆囊的手术(胆囊切除术):因为胆结石经常复发,医生可能会建议你做手术切除胆囊。一旦胆囊被切除,胆汁就会直接从肝脏流入小肠,而不是储存在胆囊里。我们并不需要胆囊来生存,胆囊切除不会影响消化食物的能力,但会导致腹泻,这通常是暂时的。
溶解胆结石的药物:口服药物可能有助于溶解胆结石,但可能需要几个月或几年的治疗来溶解结石,如果停止治疗,胆结石很可能会再次形成。有时药物不起作用。药物治疗并不常用,一般用于不能承受手术的人。
我们可以通过健康的饮食和有规律的身体
活动预防胆结石:
调整饮食,多吃高纤维和健康脂肪的食物,少吃精制碳水化合物和糖;
如果你超重或肥胖,可以安全减肥,不能快速减肥,会增加胆结石的风险。
中医里,无论胆结石,肾结石还是子宫肌瘤,凡是有形的病理产物都叫“癥瘕”,治疗上都是走一个路子:就是用一些“消癥化积”的中药,如鸡内金,牡蛎,鳖甲,赤芍等药。患者舌苔有点黄,考虑肝气郁结,还有一些痰湿。治疗上重用乌梅,因为乌梅在中药里有消“胬肉”的作用,四金:郁金,金钱草,鸡内金,海金沙,促进肾结石和胆结石的排泄;同时鸡内金还有“化石”的作用。再佐以疏肝理气(柴胡,白芍)和消癥散结(牡蛎,鳖甲)的中药。
1. 胆结石即使治愈清除也容易复发,需要定期复查。
2. 胆结石容易引起胆囊炎,而胆石症又会引起胰腺炎,严重者可致命,因此必须少吃油腻的食物,切记暴饮暴食,三餐要规律,戒酒,少吃夜宵,多运动。
3. 肾结石患者需要多喝水,多运动,也需要定期复查,观测结石情况。
【案例分享】饱餐后不适确诊胆石症,中医治疗缓解疼痛
一名五十多岁患者胆结石的中医诊疗
总吃油腻食物,感觉胃难受,去医院检查发现是胆结石
胆结石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
1.手术治疗:适应症包括胆结石刺激引起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胆结石刺激胆囊引起胆囊萎缩、结石直径大于3公分、合并糖尿病、年龄大于70岁的静止性胆囊结石患者;
2.药物治疗:以消炎利胆类药物为主,包括消炎利胆片、胆宁片、胆康胶囊等,主要适用于慢性胆囊炎。
从科学的角度讲,一般不推荐胆结石患者采取保守排石的治疗方法。
胆囊结石患者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属于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对于部分有特殊保胆需求,且胆囊功能良好的患者,可选择保胆取石术。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可使用具有溶石效果的中成药进行治疗。
事实上,胆结石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临床诊疗过程中一般区分为胆囊结石与胆管结石。本文就带大家详细了解二者的区别,将胆结石“一网打尽”。
首先,二者发生的位置不同。胆囊结石与胆管结石示意图(图源网络)
胆囊位于肝脏后方,具有浓缩胆汁的功能。在非消化期,肝脏分泌的胆汁就主要存储于胆囊内[1]。一般情况下,胆汁中的胆固醇、卵磷脂和胆盐共同维系着胆汁的稳定。但是当胆固醇呈过饱和状态,再加上胆囊的浓缩作用,胆汁变得更浓稠,就更容易析出结晶,进而形成结石[2],存储在胆囊内。而胆管结石主要是存在于胆管中的结石。
其次,二者的成因也存在差异。
胆囊结石的成因相对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任何影响胆汁稳定,造成胆汁淤滞的因素都有可能导致结石形成,例如年龄增加、种族和遗传因素、肥胖、糖尿病、肝硬化、长期静脉营养、脊髓损伤等。临床研究发现具有4F征的人群易患胆囊结石(图源:北京朝阳医院https://mp.weixin.qq.com/s/qQ7OJHbyNmkhkAhK1pEDBA)
胆管结石又可以分为原发性胆管结石与继发性胆管结石。前者往往是因为胆管解剖变异、胆道狭窄、胆道感染等情况,造成胆道引流胆汁不畅。粘稠的胆汁在胆管内淤积造成附壁结石的形成。继发性胆管结石则是临床最常见的情况,主要是胆囊结石随胆汁排泄进入胆管,由于胆管末端管径纤细,结石无法排出,从而形成胆管结石。
结石的类型不同,对应的治疗方式也大相径庭。胆囊结石
临床上针对胆囊结石出现过多种治疗方式,例如服药溶石、药物排石、体外震波碎石、保胆取石手术、胆囊切除手术等。
目前,国内外临床指南均推荐将胆囊切除术作为治愈手段。而又因为胆囊结石是胆囊癌的危险因素,无论其是否有症状,都是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指征[3]。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已成为胆囊结石患者的首选手术方式,逐渐替代了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3],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4]。胆管结石
针对胆总管结石的取石,除了外科手术,更多则可以借助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完成。
ERCP是一种非常成熟的内镜微创治疗胆胰系统疾病的术式。临床常见的胆总管结石、胆管良恶性狭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胰腺分裂症等疾病是ERCP诊断及治疗的拿手好戏,由于不用开刀,创伤小,恢复快,深受患者欢迎。
胆管结石ERCP 手术的具体方法与胃镜检查相似,将十二指肠镜通过口腔、食道、胃,进入到十二指肠。通过控制镜子,找到十二指肠主乳头。
接着将器械从十二指肠镜的活检孔道伸入,通过十二指肠主乳头进入胆道。器械伸入十二指肠主乳头(图源网络)
在X光辅助下,确认导丝到达胆管上段后,注入造影剂,紧接着就能清晰地看到结石影像,观察判断结石位置、大小、形态等,医生会根据观察结果判断并决定具体的取石方案。导丝到达胆管(图源网络)
一般来说,医生会采用金属网篮或者球囊进行取石,也都是通过刚才的工作通道伸入到胆管。在医学中对两者的使用有一定的规范指南,所以把这个工作交给医生来决定就可以,最重要的是,这两个工具最终能帮助将结石取出。网篮及球囊取石(图源网络)
通常结石从胆管中拖向十二指肠主乳头口并取出,医生会将石头掉落入肠道内,最终随粪便排出体外。
然而,事实上还有大约10%-15%的胆管结石不能通过传统的ERCP技术成功取出,被认为是困难胆管结石[5],包括结石过大、结石嵌顿、位于特殊位置、术后残留、结石远端胆管狭窄[6]等情况。
此类难治性结石对ERCP技术提出了全新的挑战。鉴于此,一种新型的取石网篮应运而生,它不仅能帮助清除位于肝内胆管、胰管等困难位置的结石,以及碎石后的细小结石碎片,而且其所具备的特殊涂层还能够减少摩擦,降低网篮展开和收回时所需的力量,从而实现单次结石清除,降低重复手术的概率,降低并发症风险。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做ERCP手术。这一手术的条件很严格,术前需检查多项指标,包括肝功能、血常规、腹部CT再加上核磁检查等,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史都在术前考量范围内。
总而言之,胆结石治疗并不能一概而论,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治疗手段。伴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胆结石诊疗也不断向高效化、精准化方向发展,期待未来能够涌现出更多的“黑科技”,造福广大的胆结石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