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很装逼?那是因为你不了解刘禹锡

时间:2018-02-26 10:52:34 编辑:环宇 来源:网络整理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3

  815年早春,这一批司马们终于接到唐宪宗的赦免诏书,结束囚徒似的贬谪生活回到长安。似乎否极泰来,新的政治生涯即将开始。

  然而,希望来得迅速,走得更快。刚回来一个月,刘禹锡便再次被逐出京城。

  霉运的起因,源于一首小诗。

  长安城里有座玄都观,道士们种了很多桃树,此时正是阳春三月,桃花开得如火如霞,前来观赏的人络绎不绝。刘禹锡听说后,也跟着跑去看热闹。

  赏花本来没什么大不了,可刘禹锡偏偏赏出了花样。

  他写了首诗,叫《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刘禹锡并不喜欢桃花这种看似艳丽繁华,其实一开即败的花卉。他故意用桃花来调侃那些踩着别人肩膀往上爬的政坛新宠,顺带也取笑了奔走于权贵门下的趋炎附势之徒。

  这首诗传到朝廷,立刻引发了一片指责之声,刘禹锡还被有关部门请去喝茶:“你这刺头,又闯祸了!”

  但真正给刘禹锡带来厄运的不是同僚,而是唐宪宗。

  唐宪宗继承了李家的光荣传统,他像祖上唐太宗、唐肃宗一样,通过发动政变逼老爹下台,才得到这个皇位。刘禹锡的诗看似没有针对皇帝,但这种嘲弄的语气,还是挑动了唐宪宗敏感的神经。

  因为涉嫌妄议中央,刘禹锡再次被贬为播州(今贵州遵义)刺史。几个好友也无辜躺枪,其中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

  播州是个人口不足五百户的小州,那儿偏僻荒凉,山穷水恶。刘禹锡的母亲已经八十多岁,若跟他一起走,身体实在吃不消;若留在京城,这一别恐怕再无母子相见的一天。

  这时,柳宗元站了出来。

  不是站出来骂猪队友连累自己,而是二话不说就给朝廷写了份申请书,请求与刘禹锡互换贬所。毕竟去柳州的道路相对来说好走一些,刘禹锡可以带着母亲一同前往。

  什么叫老铁?这就是。

  柳宗元的牺牲精神打动了一个重要人物,就是当朝宰相裴度。他出面向唐宪宗求情,最终将刘禹锡的贬所改成连州(在广东)。

  这一去又是山长水远,归期未知。刘禹锡和柳宗元携手同行,到了衡阳才被迫分道扬镳。临别时,双方约好将来一起退休回乡下,吟诗、种田、做邻居。

  柳宗元不像刘禹锡那样想得开,他始终闷闷不乐,四年后便病逝于柳州任上。

  弥留之际,他给刘禹锡写了封信,将幼子和自己全部遗稿都托付给这位挚友。

  恰在此时,刘禹锡的母亲也刚刚去世,他正护送灵柩准备回乡安葬。路过衡阳时,柳宗元的书信到了。

  听到噩耗后,刘禹锡第一反应是“如得狂病”。他马上把母亲的葬礼推迟,先去料理柳宗元的后事,然后将好友之子带在身边抚养,并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整理柳宗元的遗稿,编纂成集。

  大唐诗歌俱乐部里cp众多,李杜、王孟、高岑、元白、韩孟、小李杜,都是各领风骚数十年。可说到肝胆相照、生死不渝,恐怕要数“刘柳”为第一。

  亲朋好友虽已不在,但人生还要继续。第二年,刘禹锡转任夔州(今重庆奉节)刺史,三年后又调任安徽和州刺史。

  第二次贬谪是刘禹锡诗文创作的高峰期。在夔州任上,他写下了“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写下了“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在和州任上,他写下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也写下了装逼奇文《陋室铭》。

  依然不屈,依然豁达,依然善于从苦难中发现前所未有的乐趣。

  4

  漂泊十三年后,在宰相裴度的斡旋下,刘禹锡终于被调回了中央。

  路过扬州时,刘禹锡见到了一位笔友。两人从未谋面,却已诗来诗往很多年,互相引为知己。

  这个笔友名叫白居易,绰号“诗魔”。

标题回顾:《陋室铭》很装逼?那是因为你不了解刘禹锡
Copyright 2012-2029 www.huanyunews.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62693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