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国华简介 饶国华后人现状

时间:2018-01-31 11:11:28 编辑:环宇 来源:网络整理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在排长任内他仍好学不倦,并且特地请一位士兵每日跟在他身边,如见他稍有倦怠便立即向他大呼:“国华,国华,国家颠危至此,汝不淬砺精神,由懵懵乃尔乎?”他在军旅十余年的期间由排、连、营、团、旅长直到升为师长但是始终日日勤学,不敢稍有懈怠,他说:“英雄彪炳之事功,基于圣贤诚实之学问,我虽不敏,也有那个志向。”

  饶国华以儒家思想处事,并笃信佛学,其为人正派朴实,从军多年来一直清心寡欲,然而为人却极为慷慨,对于地方慈善公益更是予取予求。曾给资阳灾民发放赈济款近千元、捐图书馆书籍费陆百元,为保桑梓,捐购枪枝弹药二千余元给资阳县赈济会,其为富者望尘莫及。然而他家中除了书剑笔墨外,别无长物,其个人之资产只有几间老房屋,几十亩田地,以一将级军阶上不如一般之中产阶级。

  他结婚后数年,妻子蓝紫仙见自己长久未生男孩,劝他纳妾,他念夫妻情深,坚不允从。还时常告诫告诫士兵说:败坏道德没有比好色更甚的了。1929年12月20日,他应内兄之请赴宴,席间居然有妓女陪坐,于是他十分懊悔,以后更加严于律己,再不轻易出席宴会。

  他平时更是谦虚谨慎,平易近人,且治军严谨,赏罚分明,并且战战身先士卒,颇得士兵的爱戴,逐次以战功升任营长、团长,他坚持不抽大烟,居则陋室,食则粗粝,不着大衣,与士卒同甘苦,倡言“军与民要打成一片,国与家万不可分离。”又言:“当兵应以保卫国土,爱护人民生命财产为己任;做人当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准绳。”

  在他驻守铜梁期间,有一次大雨不断,当地农民所种植的稻米即将收割,于是他命令士兵义务收割稻谷,使得当地农民免于粮荒而被乡民称为饶菩萨,他种种的做为为在当时军纪不佳的川军成了一股新气象。

  然而在蔡鄂发起护国战争之后四川便陷入了军阀混战之势,再抗战爆发之前共发生四百七十多次的军阀混战,饶国华也卷入其中,连年的军阀混战带给了他极大的痛苦,甚至到河南嵩山皈依佛门,落发为僧,从此不问世事。

  加入川军誓师抗日

  1923年,川军第三军第四师师长蓝世钲见其深具将材,便有心延揽,饶国华难据其盛情便还俗到该师任上校参谋,翌年调任团长,3年后饶国华以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军第七师副师长的身份,参加了北伐战争,此后数年间,因其英勇作战履立战功,成为闻名一时的川军名将。

  1937年卢沟桥事变起,国难将至,此时他立即上书请缨,要求出川抗日,如同为川军的抗日英雄王铭章将军一般:在各界民众举行的隆重欢送大会上,他豪壮地表示:“此次奉命出川抗战,誓竭股之力,继之以坚贞,用尽军人天职决心率所部效命疆场,不驱逐倭寇,誓不还乡。”

  随后他返回家中将家事打点,并遍扫祖墓,临走前告诉夫人:“我这次为国而战,义无反顾。自古忠孝难两全,老母年高,望尽心奉养。”当时他们已有五个孩子,怀有身孕的夫人忍泪止哭,点头答应。饶国华返队后,加紧训练士兵,每有集会,必慷慨陈词:“不驱逐倭寇出境,誓不还乡!”此时的他或许已经预言到了:此行一去再无归途!!

  一九三七年川军前后组织了12个军,共30万人,分批出川投入抗战。“踏着破烂的草鞋,身着破旧的军装,肩背土制步枪,胸挂四川土造麻花手榴弹”饶国华就带着这样的一批军队身穿单衣花了50多天步行二千里投入抗日战场中,当时川军的处境及为艰辛,因为川军在当时而言是一支没有人要的部队,不但装备极差,风评更是不佳,当年人人戏称:“川军两支枪,一支步枪一支烟枪”,许多将领都曾拒绝给予川军整补,饶国华知道他必须带领着川军洗刷此一污名,当时已经是十月,然而他们只有单薄的夏衣御寒,但是面对寒冷、饥饿,没有人抱怨,没有人喊苦。

  守卫南京壮烈成仁

  11月中饶国华已行军至江苏,此时淞沪战场已沦陷,苏州、常州相继失守,日军大将松井石根率8个师兵分四路进攻南京,并在海空军掩护下,采取战略包围,直趋安徽芜湖,威胁南京。当时广德是苏、浙、皖边的军事要地,是安徽的东大门,关系首都南京之安危,所以上级只派以能征善战的川军将领饶国华镇守广德一地以护卫南京。

标题回顾:饶国华简介 饶国华后人现状
Copyright 2012-2029 www.huanyunews.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62693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