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绝对优势的日军饶国华深知此任务将有去无回,但是他仍亲自巡视前线,亲手与士兵一起购筑工事,并且鼓励官兵奋勇杀敌以不负家乡父老重望。
11月22日,日军牛岛师团由飞机大炮掩护,由太湖分乘百余艘汽轮,橡皮艇直下宜兴、长兴,直扑广德而来。饶国华指挥第433旅佟毅部在广德前方约60里的泗安占领阵地,与日军展开战斗。日军出动机械化部队,仗恃火力优势,动用飞机27架轮番轰炸。我方在工事尽毁、城垣崩坏,但饶国华在三面受围的情况下,与将士一起奋杀顽敌,浴血苦战连续三天三夜苦战,最后寡不敌众,泗安失守。
与此同时,日军主力沿吴嘉公路直奔广德,饶国华得知后率领第433旅奔赴广德前方约五里的界牌,阻击日军,而饶国华师长身先士卒,亲率特务连,冲入敌阵与日军展开肉搏战,虽不幸腹部中弹,仍是喊杀不止。最后饶国华深知情势严重,当夜通电全师再度鼓舞士气:“国家养兵是为了保国卫民,人谁不死,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今天是我们报国之时,当不惜一切努力报国,令我川军为谋人民利益而献身……胜则生,败则死,绝不在敌人面前屈膝示弱,给中国人丢脸,要成仁不怕抛头,取义不惜舍身,恪尽职守,以身殉国。”
打到最后饶国华仅剩有一营官兵,被重重围困于十字铺据点,此时日军不进逼,一再劝降,但饶国华威武不屈,镇定自若,饱读诗书的他此时或许正想着当初文天祥从容就义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回想着当初率领着子弟兵出川抗日,当初这一支没人看的起的川军部队,今日可谓洗刷污名了,他对部下疾呼:“现在正是军人报国的时候,我们要为国争光,流尽最后一滴血!”后挥泪写下绝命书送与他的恩师: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刘湘,称:“驱敌出境,复我国魂!今自决于城,虽死无恨。”最后盘腿坐在一块卧毯上,泰然自若的自戕殉国,而他的川军部队也一同奋力抗击日军最后全数阵亡。
由于饶国华一四五师的阻击掩护,为反击日寇赢得宝贵时间,使我浙西安吉守军,得以从容北进,收回泗水,保全广德,令当时的长兴线全局得以挽回颓势。
后纪:
饶国华将军壮烈牺牲的消息传开,举国悲痛,全国抗日军民决心以饶国华将军为榜样,打击日本侵略者,誓死捍卫国土,同为川军将领的王铭章于徐州会战的滕城保卫战中率领川军全城殉国血下了抗日战史最悲壮的一页。饶将军的遗体运送回川,途经各地时,各界人民都举行了隆重的公祭大会。国民政府在武汉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追赠壮烈殉国的饶国华烈士为陆军上将。
之后四川资杨县的乡人为饶国华的墓做了赞曰:“自五四以来,中华之衰弱,世人归罪于儒学者纷纷,至今犹然。甚者视儒学为国人懦怯之根,而无视孟子浩然养气之教,历代仁人志士如文公天祥之侪,至于诸诸抗日英烈,皆出于儒学陶冶之实。崇奉儒道,服膺理学,于民国之时已逆潮流,今世视之,则迂腐冥顽不堪矣。然观弼臣将军行迹,爱兵保民,坦荡奉公,急公好义,其清廉磊落非徒当时鲜有,亦今世所罕见。及至国家有难,请缨赴敌,身先士卒,勇烈果决,临难不苟,杀身全节,英名垂于后世,光华被乎神州。然则,悍然非儒及随声附和者,可以少息其哓哓而有以深思矣。”
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国各地发起了批孔运动,崇尚儒学武德的抗日川军将领饶国华的墓也不能幸免,他的儿女中有三人死于这场浩劫中,川军的抗战史也慢慢的被人们淡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