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次,高速铁路网的通用平台属性,使其能够方便的同时服务于军用、民用等领域,不仅提高了平台使用效率,也大大降低了军事运输成本。
我国《国防交通法》已于2017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围绕交通战备要求,从机制、职责等方面,对国有、社会、企业的各类交通系统进行了明确规划,促进交通领域军民融合,从而形成了交通战备系统一盘棋的格局。
高铁运输的高效率大大降低了经济活动成本,提高了经济运行效率;同样,高铁运输也有利益降低军事运输成本,提高国防军费使用效益,能够保障国防活动更加顺利有效,从而实现“军民融合、平战结合”目标,有效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
另外,世界各国几十年来纷纷展开大规模裁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现代新兴交通工具的发展进步,有限的部队可以借助发达的铁路系统灵活运输,提高了军事资源的使用效率。
第四,高铁不仅速度快,而且运行平稳,车体空间充裕,适合用作战略导弹机动平台,从而建立机动范围广阔、隐蔽能力突出的移动打击体系。
这种“导弹列车”最早出现在前苏联,外观形同普通列车的车厢内,装载SS-24“手术刀”洲际弹道导弹,一列火车可载三枚导弹,一个昼夜就能机动1000公里,这种机动能力能有效规避侦察和打击,从而形成有效的战略威慑。
尽管媒体传言中国已经开发了导弹列车,不过目前尚无可靠的实证。与俄罗斯相比,中国的铁路网、高铁网更加密集,铁路沿线的城市、山区、森林、隧道能够提供充分的遮蔽。因此,着眼未来提升核威慑能力的需要,还是很有必要在现有公路机动导弹的基础上,开发一种新型的铁路机动导弹系统,从而丰富核打击形式,提高威慑效果。
当然,发挥好高铁在军事领域的功用,不仅仅需要持续拓展高铁网络,更要加强高铁运输网的运营管理,确保高效高质运行。同时,要加强高铁与空运、公路运输、水运等交通方式的联动,确保能够根据形势任务需要,选择最适宜的方式,协同运输不同类型的物资,从而获得最大的战备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