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蹈旧日本帝国海军覆辙?审视陷入内讧与困惑中的美国海军

时间:2020-09-02 13:46:47 编辑:环宇 来源:网络整理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500

  至于间战期飞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大多数海军职业军官来说,都是军营外遥远而模糊的背景板,很难吸引他们抬头好好端详。毕竟,只是挖空心思在艰难的晋升阶梯上攀登,就已经几乎耗尽了他们的精力,谁又敢冒着得罪上司的风险(其实海军的保守倾向已经比陆军好多了,但是年纪越大官阶越高的人越保守,这是任何官僚组织的常态)去分心于细枝末节的技术问题?甚至有些人明明看出了问题,但是为仕途计,还是免开尊口明哲保身吧。这又好比虽然几个美女群演长得不错,经过几个剧组演技也在飞速上涨,但是大导演哪有功夫正眼看你们呢?副导演虽然有些想法,但是也只能憋着(导演带了副,放屁也不响)。谁能预知你个“金锁”能翻红成“国际范”?日积月累,最后的结果就是积重难返。等到航空炸弹和航空鱼雷落到大和武藏头上的时候,再怎么卖力表演《男人们的大和》都晚了,只能默默流下无知的泪水。

500

  四是海军内部的激烈人事斗争和随之而来的推诿责任

  总体来说,帝国海军是一个极其讲究论资排辈的地方。客观地讲,帝国陆军的内斗确实要远远比海军激烈得多,这是帝国陆军省部分权结构带来的天然毛病,甚至应该说是天皇和政坛大佬们为了压制和控制帝国陆军故意这么干的。而帝国海军由于被猜忌较少(毕竟战列舰不能开上岸,所谓的长门舰一声炮响,很有精神的水兵冲进千代田皇居只是笑谈哦),海军省的掌管范围一直比陆军省要大。而在海军大臣、军令部长、联合舰队司令三巨头中,海军大臣始终保持了优势地位和海军最终拍板者的地位。因此,海军中派系相对就少多了。

  然而,世界上的事怕就怕然而两个字。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即使是很有精神(阶级固化)的帝国海军,依然有着各种激烈的派系斗争。其中一条主线是舰队派和条约派的斗争。一开始,两派明面上只是围绕1922华盛顿条约、1930伦敦海军裁军条约的态度有一些工作认识上的矛盾(其实在大公司、大机构呆过的都知道,哪里真的有什么纯粹的工作矛盾),一派主张无限制扩大舰队力量(头目是斋藤实首相和任期最长的前海军大臣,任过8年),一派主张接受军备限制条约裁剪主力战舰(头目是加藤友三郎首相和任期次长的海军大臣,任过7年8个月)。由这两派又延伸出很多小的派系,其中不少人在人事斗争中被对手扣上了个“航母派”的帽子。(当时帝国海军主流是战舰派,说你是航母派有点现在叫人家“砖家叫兽”的意思,是要被打入另册的)

  本来么,大家都是效忠天皇陛下的帝国军人(政敌),君子动口不动手,结果1933年时任海军大臣大角迫于伏见宫(皇族,海军元老)的压力,将属于条约派的海军军令部长谷口尚真海军大将、军事参议官山梨胜之进海军大将以及寺岛健、堀悌吉、左近司政三、坂野常善等海军中将解职转入预备役,史称“大角人事”。

  这一下可好,明明是人民内部矛盾,你却给人家上了组织手段甚至是刑事手段,真搞成了路线斗争。这种直接掀翻桌子的行为,在旧帝国海军内部撕开了一条血淋林的口子。其实说到底,帝国海军有时候还真就和演艺圈差不多。任何时候资源总是稀缺的,本来大家都是靠着卖力演出在天皇陛下和政坛大佬(制片人和导演)面前混口饭吃,最多是今天撕个番位,明天抢个头条,搞点台面下的小动作,结果某些人居然找了个借口把演对手戏的演员直接给打成了“卖国媚洋”,就差喊出“天诛国贼”的口号了,这可是大大地坏了规矩。从此以后,条约派及其虚假的分支航母派就真的成了某种程度上的禁忌。很多人就是真的想就事论事发表意见也做不到了。毕竟能当上军官,特别是高级军官的都不是什么真的愚笨之人,这些个人精非常清楚,站队要是站错,或者让大佬误以为站错了,那可是会要了命的。

  从此直至太平洋战争后期,帝国海军虽不至于万马齐喑,至少很少有人敢出来做仗马之鸣了。所谓多做多错,不做不错,这是任何官僚化机构里大多数人的思想通病。反正大日本帝国和帝国海军又不是我一家的,即使发生偏差或出了问题,只要能推脱就推脱,能视而不见就视而不见。等到大家都反应过来再这样胡闹下去大日本帝国这条大船要沉了,已经是将近1944年的事情了,有经验的飞行员骨干和海军航空兵指挥官都送得差不多了。于是一群人空担着几十年人事斗争换来的海军大臣、省部长官、司令长官名头,看着手中虚弱无力的战力编制表,再看看毅然(被迫)出击的神风编队,只能默默流下胜利(绝望)的泪水。

标题回顾:重蹈旧日本帝国海军覆辙?审视陷入内讧与困惑中的美国海军
Copyright 2012-2029 www.huanyunews.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62693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