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一体化仍在进行,对华问题并非和美国穿一条裤子

时间:2020-08-14 13:06:07 编辑:环宇 来源:网络整理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所以我们看英国,不是只通过华为这一个事或者香港这个事看它是否独立、是否紧随美国、以及是否错判形势。英国这个国家的文化、外交都很会“转身”,是务实的实用主义。在国际关系中最早玩“实用主义”(英国更多时候叫“经验主义”)的,不是美国,而是英国,所以它再转起身来估计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因此,还是要看整个国际大格局的调整与变化,最后一定是形势比人强。我们对英国的判断也要随着时间走,现在有一些判断,包括英国自己的媒体,《经济学人》也好,BBC也好,发表的很多判断也都还为时过早。刻意追求片面的深刻固然很抓眼球,但实际情况要比各种抓眼球的惊人之言复杂得多,很多后果也无法预知。

  观察者网:从您的角度来看,英国最近的这些作为是否也意味着,英国可能要转变对华政策方向了呢?

  黄平:历史上、尤其是近现代以来,英国“变脸“的时候很多。鸦片战争是它干的,但新中国成立,不算瑞士的话在欧洲它也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虽然一开始没有建立大使级关系)。近年来,英国是第一个加入亚投行的欧盟国家、欧洲国家、西方大国,而且居然没有征求美国意见、没有跟美国通气,就加入了我们亚投行,成了亚投行最早的发起国之一。

  但香港问题我觉得英国不只是在发声,它还真的认为自己“有权”对香港说三道四,事实上它也一直有巨大利益在香港。英国占领香港150多年,香港回归才23年,我们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但是英国在香港的利益和影响,不可能一下子消除,香港也有人至今怀有“恋殖”情节,英国人更是对香港虽离未离。当然,还可以看到香港问题与西藏、新疆、台湾问题等是西方国家拿来遏制中国发展的一张张牌,但是各个国家的具体做法,谁冲在前面,谁在后面,不同问题上谁出主意,谁出头说,这个很复杂。即使在英国国内,是议会先发声,还是政府先出政策,也不能一概而论。对英国来说,毫无疑问英美关系是第一位,其次是与欧洲大陆的关系。美、欧之外,与中国的关系也一定是排在前列的之一,毕竟中国是人口大国、经济发展大国,也是最大的市场,英国要是真正连这个都彻底丢了,与中国彻底翻了,那就不是历史上19世纪以来乃至于18世纪以来的那个英国了。

  观察者网:有观点认为英国离开欧盟了之后,对美国的依赖性会增大,这样的话英国还能像您描述的那样保持自己外交的独特性吗?

  黄平:我觉得对英国影响最大的还不是美国因素,也不是离开欧盟,而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刚才说的新一轮全球化。这轮全球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除了商品与资本,信息与科技也迅速跨越国家、以几何式的速度发展和提升,5G或者华为就是其中一项,发展很快、普及很快、应用很快,转型变化、升级换代也很快。面对这样的情况,欧洲像原来那样以一个一个的国家为单位来应对,其实是很难的。所以单一一个国家,想在这么一个新的全球化浪潮中站得住、活下来,还保持自己所谓优势与特点,其实是越来越难。英国脱欧以后不得不重新找到它与别的国家和经济体的连接方式,不是从此就默默无闻、孤孤单单,守着一方一国过日子,这个是最不可能的,除非它选择自我毁灭。

  对英国影响最大的国家当然是美国。因为战后西方是美国为西方的龙头老大,以前是英国,现在是美国。如果美国在这一轮全球化中,继续沿用特朗普的退群政策,继续坚持贸易保护主义、外交上的孤立主义、社会政治上的民粹主义,并继续把中国作为头号“战略对手”,甚至单方面搞“脱钩”乃至所谓新冷战,英国作为美国的铁杆、英语世界里的老二,也一定会看重美国的调整和改变,并力图去适应它。

  这里一个很大的变数就是三个月后的大选,如果拜登又上台,情况又会发生什么变化,英国也会及时(乃至第一个)调整。特朗普真正要打的牌,其实还不是外交,更不是对华贸易战、以及现在追上来的科技战、外交战等等,他真正想的还是想守住总统宝座、也维持住美国的经济。但假如美国疫情没控制住,经济也没起来,加上最近的族群撕裂继续恶化,那第四季度的投票就很悬了。如果特朗普把位置丢了,且如果拜登很大程度上要回归民主党的传统,内政也好、外交也好,那英国也会调整,或者说整个西方世界都得调整。今天我们看到的是特不靠谱的美国,是不是到时候又部分地回归原来克林顿奥巴马时期的、民主党意义上或者传统意义上的美国?还是部分地回到民主党传统,部分地则由于特朗普及更大更早的所谓“两党共识”(包括对华的“共识”)而继续把中国作为最主要的战略对手?

标题回顾:欧洲一体化仍在进行,对华问题并非和美国穿一条裤子
Copyright 2012-2029 www.huanyunews.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62693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