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学习压力,儿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被表扬、夸奖包围着。
此外,作为父母,我和爱人每天回来后不需要为他的作业担心,不需要陪着他因为作业的压力一起焦虑,就是陪着他读书、画画,回答他提出来的问题,并且鼓励他自己探索。孩子几乎感受不到压力,他可以快乐成长。
上小学后,学习的压力增大,老师每天都在微信群里面发布作业,家长每天都需要看到其他孩子上课外辅导班、学英语、学数学的情况。作为父母的我们,回到家后看着儿子作业不会做,即使教过了还会错一大片。虽然说好了不比较、不要以考试分数为重,但是由于缺乏思考、缺乏对孩子的整体设计,不自然的就会按照想当然的想法来对孩子、教孩子。
很多家长接受的理念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基于天道酬勤想法,父母就会要求孩子多学一些。带着孩子去参加一连串的阅读、奥数、英语、口语、国学、写字等各种补习班。
三、社区教育功能缺失,家庭承担较以往更多的教育责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流动的增加,社区关系解体,社区内儿童教育功能逐渐缺失。
现在很多社区除居住功能之外,对人的教育功能、发展功能、互助功能、安全保障等功能已经严重削弱。以往的邻里相望、鸡犬相闻已不见。我们小时候无需家长陪伴,就是一群小伙伴天天追逐、游戏,社区提供了小伙伴们共同玩耍的环境,在与小伙伴们的交互和游戏中,发展了未来所需要的社会能力,比如自主、积极、乐观、合作和竞争。
而在当下,随着城市越来越大,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虽然我们周围都是人,人口密度越来越高,反而我们越来越孤立。我们与周围的人在物理空间近了,但是精神空间反而越来越远。小区里虽然有很多孩子,但是出于安全性考虑,加上很多老人是外地过来,造成了孩子之间没有机会一起玩耍。
在学校里面,老师和学校为了对学生安全的考虑,将学生限制在座位上,更加强化了这种孤立感。
为了打破这种孤立,帮助儿童实现更多交互,父母需要花更多金钱和时间成本,自己做更多事情以让孩子好好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