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篇一:男人最希望摸什么地方 怎样调情让老公受不了 让男人受不了小技巧
金锣未开,台上无响,台下早就人头攒动。
即便是周围有着一圈带着青天白日徽章钢帽的大头兵维持秩序,台下依旧是嘈杂不断。太难得了,自从这皇帝下了台,各路山大王军阀扯旗闹革命,这动乱年间,苦的就是老百姓。各种苛捐杂税不算,还要纳粮,充军,别说听曲了,每天这日子过得,不以泪洗面就好了。
幸好,这乱世年间,原本贪得无厌的县太爷被这大帅一枪崩了。先是开仓放粮接济了一下百姓,再就是趁着过寿的日子买了个戏院,请了个戏台班子,给大伙唱戏听。用大帅的话说,就是老子就喜欢热闹,大家伙乐呵,我更乐呵!
还别说,这声名在外的班子就是好听,几天戏听下来,让大家对这个据说原来是山大王后面扯旗招安,摇身一变成了国军司令的匪气大帅多了不少好感。毕竟老百姓是最温顺的人,能吃饱就听话,更别说能听戏了。只是这大帅每回听戏那是倒头就睡,这呼噜打的都快盖过锣鼓声了。也幸好是台上的都是名家,这身眼手法步那叫一个到位专业,愣是伴着大帅的呼噜声让大伙看的是津津乐道。
不过这安乐日子眼看就要不保了,听说大帅要调走了,这一转眼,估计又要回到那动荡不安的年代了。因此这台上戏未开,台下的人们就在讨论着今后的日子该怎么办了。
台下在议论纷纷,后台也不安静。
虽然是有名的戏台班子,之前可是有正儿八经的戏院的,更是一票难求。但是枪炮一响,戏院早就给不知道哪路的大头兵占了,更不用提积累下来的各种金银细软。可以说除了唱戏的各种家伙事,其他值钱的全部充了军饷。如果不是班主还有许多老票友接济,这戏台班子早就倒台了。
这次出演,也算是缓解了燃眉之急,但是这么多口人吃饭,过了这家没下家的日子,在这乱哄哄的乱世,也不是办法。为此,班主是愁的头发都要白了。
这世上,任何时候,有人忧愁就有人欢喜。临近登台的一角,一对人儿眉目含笑的看着对方。同样都是烟花粉黛,但是仔细观察还是能够看出是一对男女,如果有戏迷在此,就能看出是青衣和花旦。
仪态身形端庄,是青衣,婉转优雅活泼,是花旦。青衣以唱为主,花旦以念白、做功为主。这是一对青梅竹马的师兄妹。师兄善青衣,师妹善花旦。在戏剧这一行当,师兄成名早,已经是享有名气的角儿,而师妹更多的是为师兄陪衬。
戏班名角,爱上了同班花旦,仿佛是小说中一样,二人在这乱世相依为伴。角儿是个孤儿,是班主在一个雪天捡回来的,那时候花旦刚刚出生,班主也就想着给女儿找个玩伴。那会儿的戏班,正是盛名远扬的时候,多一张嘴吃饭,也不碍事。
也许是从小挨饿受冻,角儿的身子骨弱,但这份天生的娇弱,却给了他一股人见怜之的气质。加上班主发现角儿天赋异常,悉心教导之下,几年之后登台演出,这原本只是多出来吃饭的一张嘴,却一张嘴,就让戏院有了更多吃饭的本钱。
身娇体弱,做不得挑水砍柴,舞不了水袖翩翩,但戏服一穿,台步一迈,一回首一抬眉,兰花指轻轻一点,婉转如莺的声儿随风飘来,仿佛一个仙子敲碎了你的心儿,揉进了那婉转悠长的故事里,让人心儿颤颤,魂飞天外。
角儿就这样大红大火,尤其是《白蛇传》最后的一折《祭塔》和孙尚香江边去哭祭刘备的《祭江》,越是悲曲越是动人,真可谓是台上声泣血,台下泪如雨。成为梨园有名的角儿,更是成为不少票友追捧的招牌。
同比之下,花旦就平凡多了。虽然是班主之女,也接受了悉心的教导,但戏曲一道,讲究的就是祖师爷赏饭吃。天赋不够,再好的努力,也只是比普通人优秀而已。但是这对花旦而言并不重要。能够陪着角儿一起登台,就够了。
可惜乱世风云起,也许本该梨园厮守的二人,就这样被时代的乱流惊扰到了这小小的县城。战火一起,角儿的追捧者都忙着照顾自己的生意,自己的钱财,甚至自己的身家性命,动荡的局势之下,明哲保身更是常态。于是角儿和戏班,也就不得不流落至此。不过对角儿而言,有花旦在,就够了。他本是天弃之人,无父无母,又娇弱无力,任谁都不敢想象,他能恰好加入戏班,成为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