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国内电影发行大多是“一锤子买卖”,首日票房和首周末票房极其重要,如果有提前点映的良好势头在前,会给影院经理更多信心,也会在上映时给影片更多排片。
今年奥斯卡赢家《鸟人》就曾通过点映制定不同阶段的发行策略,发酵口碑对于好莱坞来说,点映更重要的意义是指导发行。由于美国各院线之间已实现影片的差异化放映,对于制片方而言,点映除了营销推广、媒体策略的必要步骤之外,对发行策略的制定和执行,也有重要意义。比如通过分析点映后的数据,确定该片的目标观众,以及是否可以进入主流市场发行、在多少块银幕放映比较合适、与不同院线的发行合作策略等等。而对于一些艺术片而言,通过极少的银幕做超强口碑点映,从而影响院线并扩大发行规模,这样的成功案例并不在少数。
此外,还有为了“评奖”而提前点映的。某些影片为了参与国际电影节评选,需要达到“公开上映”这一标准。以奥斯卡奖为例,不仅对参赛片的上映规模及日期有要求,就连参赛外语片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在该国国内首映,并在商业剧院连续上映七天以上。有些制片方出于商业考虑,既想参与评奖,又不愿意提前全面上映,也会采取提前点映的办法。
“点映票房高”等于“总票房高”?
有可能是“虚张声势”!
回看中国电影市场,影片点映竞争有愈演愈烈的架势,各路神仙针锋相对、各出奇招。盘点今年上映的影片中,做过“提前点映”的不在少数,点映票房在一千万左右的有:《何以笙箫默》、《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滚蛋吧!肿瘤君》、《夏洛特烦恼》和《解救吾先生》。不过,再看看这些电影的最终票房,差别同样不小。谁是“虚张声势”,谁是真正受到观众追捧,要等到影片上映后才能见分晓。
《大圣归来》也是通过点映发酵口碑,吸引了一大批“自来水”,影片也因此成为内地最卖座动画片今年五一档上映的《何以笙箫默》,曾引发观众不少吐槽,票房在3.5亿。八月上映的《滚蛋吧!肿瘤君》口碑不错,票房达到5亿,而《大圣归来》和《夏洛特烦恼》则成为年度“黑马”,靠观众自发形成的好口碑一路逆袭,《大圣归来》拿下9.5亿的好成绩,成为动画电影票房冠军。《夏洛特烦恼》则在今年国庆档中越战越勇,走出漂亮的逆势上扬曲线,最终票房成绩有望突破8亿甚至更高。
此外,今年点映票房最高的两部影片,要数《九层妖塔》的2054万,还有《狼图腾》的5394万。由中影操盘发行的《狼图腾》,在今年2月14日情人节进行大规模点映,当天以8%的排片收获3400万票房,随后又进行了几轮小规模“口碑场”点映,最后在强手如林的春节档期艰难突袭,从初期排片不占优势到获得6.9亿票房,实属不易。今年国庆节上映的《九层妖塔》,最终票房落点应该和《狼图腾》不相上下。
对于一些偏文艺的电影,在市场上容易显得比较弱势,“提前点映”也是发酵口碑,增强市场影响力的好办法。由邓超、段奕宏主演的犯罪片《烈日灼心》,在今年就做了很好的尝试,它以点映票房461万带动后期口碑票房一路上扬,最终收获总票房3亿元。这对于一部“非主流”类型片来说,已经算是个不错的成绩。
实力级重磅电影
并不进行大规模点映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国产电影票房前四位的影片——《捉妖记》、《港囧》、《煎饼侠》和《澳门风云2》,这些“十亿级”票房体量的电影,都没有选择做大规模点映。《捉妖记》的点映票房为591万,《港囧》和《澳门风云2》的点映票房甚至不足百万,但这并不影响这些影片在上映首日,就获得压倒性排片和高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