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炯,生于高宗永徽元年(65O)。幼年聪明好学,很早就显现出文学方面的才能。年仅九岁便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杨炯通过制举考试,被授予校书郎一职,掌管校勘书籍之事,这一年他二十六岁。永隆二年(681)杨炯被推荐为崇文馆学士,后又改任詹事司直,掌太子东宫庶务。武则天当政后,杨炯的堂弟杨神让参与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的活动。杨炯因此受到牵连,垂拱二年(686)被贬为梓州(今四川三台)司法参军。后又被授予盈川令一职。
杨炯官职不高,怀才不遇,长期心中忧郁。武则天当政,他曾写过一些文章歌颂武则天的功绩,希望能引起女皇的注意,从而得到提拔。但却从未受到女皇的垂青。杨炯“为政残酷”,性情暴躁,恃才傲物,性格怪异,和同事关系不好。长寿二年 (693)杨炯在盈川令任上去世,时年四十四岁。史书上并没有说明他的死因,从他经历来看,大概和他长期忧郁、性格暴躁有关。
卢照邻:被病痛折磨,无奈选择自杀
卢照邻,字升之。早年受到很好的教育。他本人也非常好学。曾跟随文字学家曹宪学《埤苍》、《尔雅》,又随学者王义方学习经史。知识广博,能诗能文,文学素养很高。还不到二十岁就被授任为邓王府典签。邓王李元裕对他非常重视,曾对别人夸赞说:“此郎,寡人相如也。”卢照邻借工作之余把邓王府中的丰富藏书通览了一遍,知识更加渊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