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有“以脏补脏”的说法,动物的内脏对补益相应的人体脏器有一定“同气相求”的效果,单独食用亦可,如能搭配一些补益的中药材,效果会更好。
所以,在补脾胃的食疗中,常用到动物胃,如猪肚、牛肚、羊肚,可以起到健胃增食、止泄泻的作用。
黄色食物补脾胃
脾在五脏中属“土”,代表万物生长的根基,对应的颜色就是黄色,而大多数黄色食物也确有补益脾胃的功能。
如玉米、小米、土豆、南瓜、甘薯、黄豆等谷薯豆类食物,有健脾益气的作用。
柠檬、柑橘、橙子、柿子等黄色水果,多有促进消化、健胃消食的作用。
草药调养
砂仁
味辛、性温,归脾、胃、肾经。其化湿醒脾、行气温中的效果很好,为“醒脾调胃要药”。
茯苓
味甘、性平,归心、脾、肾经。适用于脾虚湿盛泄泻者,且茯苓味甘,入脾经,能健脾补中,常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脾虚水肿等症
陈皮
味苦、辛,性温,归肺、脾经。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可行气止痛、健脾和中,是理气要药。常用于脾胃气滞症。
中医认为,暑热伤津耗气,秋季适当进补可以弥补身体在苦夏时的损耗,同时还能为秋冬御寒做准备,增强身体抵抗力,减少生病几率。不过,秋季是人体进补的最佳时节,但是进补不当反而会危害身体健康。因此,我们说秋季进补要健脾优先。
健脾,中医名词,指健运脾气的一种治法。适用于脾气虚弱,运化无力所致的脘腹胀满、大便溏泄、食欲不振、肢倦乏力等症。健脾,也是补法之一。亦称补脾、益脾。治疗脾虚、运化功能减弱的方法。用于面色萎黄、疲倦乏力、少气懒言、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缓弱等脾气虚弱证候。因此,选择合适的补气食物,是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基础。
湿气重是脾虚的表现,你“湿”了吗?
1.起床时:如果每天起床,感觉身体特别的疲倦,头昏脑胀,或是像穿了件湿衣服一样,浑身不清爽,基本可能肯定是体内有湿气淤积。
2.如厕时:早晨方便完后,可以观察下大便,如果一次冲水冲不干净,还要用几张纸巾才能清洁干净,也能说明体内有湿气。
3.看舌苔:我们可以到镜子面前观察自己的舌头,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舌头黄的越厉害,就说明湿气越为厉害。
如果上面上个小测试你都中了的话,恭喜你“湿”了。
俗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祛湿方法要用对,否则不但没有用,还会伤及脾胃。
很多人祛湿常用红豆薏米粥,其实这是不可行的,中医里的红豆指的是赤小豆,赤小豆才有祛湿的作用,红豆主要是补钾护心,而红豆性平,薏米性寒,长期吃红豆薏米粥一方面祛湿效果一般,另一方面寒性的食物会导致脾虚,脾虚又会加重湿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