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坤子也带回了一千多块钱。不过他的媳妇几个月前生了孩子之后跑回娘家,听说后来没多久改嫁了别人。坤子似乎也不太在意,趁着身上还有点钱,就常去街上的馆子里喝酒,一段时间日子过的也挺好。有钱有闲易生是非,饭馆老板的女儿和坤子混熟后,喜欢上了坤子。她爸妈察觉后,大骂了女儿一顿,也骂坤子不让他再来店里。女儿寻死觅活地忠贞于对坤子的爱情,她妈恼怒地说:这样“驴子屎外面光”的人,有啥用,也没心没肺。不信你问他知不知道前一个媳妇生的是男是女?
这话提醒了女儿,她还真的去问了坤子。坤子懒懒地说我听我婶子说了,是个女儿,要是个儿子,我肯定闹到她娘家不得安生。接着狠狠的一句:“薄情的女人,男人不在家时跑了,以后见到她我可不客气。”他把在金矿回来时,路过省城集市给媳妇买的一条花丝巾送给了这女孩,说了一句“这丝巾她不配带?”
“我配?”
“你配。”
女孩听了这话心里喜欢。回到家里她告诉妈妈:“坤子家里虽穷,却豪爽、有情有义。你看他到我们饭馆里花钱从不抠门,是原来的媳妇做的出格,伤了他的心。”
年轻人的爱情是不能生硬反对的,越反对越逆反。在女孩父母越来越严厉的反对中,有一天她和坤子双双失踪了。他们这次去了更远的广东,在一个小厂找到了工作。开始的时候,人生地不熟,工厂的工作枯燥劳累,他们在这样的环境里渐渐消磨了最初的爱情憧憬,烦躁多起来了。就在这单调乏味的环境里,他们三年里生了一儿一女。经历了两次生育苦难的女人终于失去了对清贫生活的耐心,一丢下孩子给坤子就跑去厂外。而厂子外是一个多彩的世界,彩色的街市和光鲜的男女,让她很是羡慕。不久她认识了不少的人,发现她最初在坤子身上发现的豪爽、有情有义,在很多人身上都有,而且比坤子身上的还多。好几个男孩愿意给她花钱,请她吃馆子,还有人带她去歌厅唱歌。歌厅里迷醉的气氛才是青春期少女应该拥有的。她觉得自己开眼了,长了很多的见识,就觉得坤子身上一无是处,那点不错的外表也不算什么了。
有一天在两个孩子的哭闹声中,她终于忍不住了:我们离婚吧?
“不行!两个孩子咋办?”
“有啥不行,本来就没有结婚证。孩子在这里过这样的日子,我把他们抱回娘家我妈带。”
争吵没有结果,有一天她自己消失了,带走那个三岁的女儿,留下一个半岁多的儿子。
坤子思量这里算是脱离了田地,是真的城市生活,好像也没有别人说的那样好。坤子开始又当爹又当娘的日子,还要上班。头几天他觉得顶不住,想带着孩子回老家。还好,厂子里有几个女人主动帮她照管一会儿孩子,让他能喘一口气。有一个从陕甘边界来的叫小芹的女孩特别善良,替他分担很多。初认识时,问过话知道都从西北来的,当作老乡看待,有着自然的亲近。有一次她路过坤子的宿舍,看见坤子一只手抱着孩子,另一只手在锅里忙乎着炒菜,光着上身,汗不停地流着。她赶紧进去接过孩子,说:“你抱孩子,我帮你炒菜也行。”
坤子侧头看了一眼小芹,瘦弱的身子,温顺怯怯的眼睛,让他心头一热。他没有回话,继续炒完两个菜,急忙跑出厂子门外的超市买回来一只手撕鸡、一份卤猪蹄,两瓶啤酒,他想留小芹一起吃饭。小芹推辞了一下,就留下来吃饭,喝了一小杯啤酒,吃完饭还帮坤子收拾完锅碗,哄了一会儿小孩,才回去。
小芹后来常来帮坤子做饭、带孩子。有一次小芹告诉坤子,自己不是她妈亲生的,亲生父母是她表叔和表婶,当时出生后孩子多,不好养活就送给了自己的亲戚。都是亲戚,经常往来,小芹在四五岁上就知道了这层关系。有一次,亲生父母接她们一家吃饭,特意给小芹买了一双红色的布鞋,小芹特别喜欢。亲爸后来每年过年会给他买一双红色的鞋子,后来布鞋变成皮鞋,也是红色。长大以后,亲生父母和养父母两家有点矛盾,往来不多了,小芹在养母家里总是有干不完的家务活和农活,在家里也不好过,就出远门打工。
“离家越远越好,我是想早点离开那个家。”
当天晚上,坤子就去商店里买了一双红色皮鞋,还咬牙挑了店里最贵的一双红鞋。进门见小芹逗孩子正开心的笑,他从身后递出鞋来。小芹愣了一下,有点激动,没有说话,低下了头。